本文將透過一些常見問題,說明再平衡的功能,及實際執行方法。
問1:為什麼要再平衡?
答:控制風險(讓你睡得安穩)。控制特定資產的比重,不會過多或過少。
比如,50歲的人,適當的股債配重是60%/40%,股票本來應該60%。
經過一年的股市大漲後,現在股票佔總資產,膨脹成90%。有的人可能因此,半夜要起床好幾次,看看美國股市,是漲還是跌?看到是上漲的,才敢安心入睡 。
沒這個必要。
只要遵守符合你年齡的資產配置,把投資的錢,適當分散在股票/公債即可。
以上述例子來說,只要將資產回復到原本設定的,股債比60%/40%。由於這是本來就設定好的配重,便可以安穩地睡覺,不必整晚提心吊膽的。
股票配重偏低,也有風險:太少參與股市的風險
除了配重過高的風險之外,股票配重偏低,也會有風險:參與太少的風險。
比如,股市大跌之後,股票本來應該60%,現在只剩下30%。
總結來說,再平衡的目的,是幫助我們,控制特定資產的比重:不會過多或過少,這兩者同樣重要。
問2:小幅變動需要調整嗎?
比如,40歲的人,適當的股/債配重,應該70%/30%。一年過後,變成75%/25%,要調整嗎?
10%以下的小幅度偏離,是可以暫時不調整。
但還是要記得,不可放任資產組合的配重,偏離自己的最適配重太遠。
問3:如何再平衡?
要讓資產配置回復平衡,有三種方法:1.新資金或配息,2.賣出比重偏高資產的一小塊,3.提領。詳述如下:
1.新資金或配息
最簡單的再平衡方法,是利用每期新投入的資金。把資金投入配重偏低的資產多一些,使總資產回復到原本的配重。
如果新資金不足,而配置的資產有配息,也可以拿來用。
一般狀況的指數化投資,是將配息滾入再投資該資產,取得複利投資的效果。
比如,股票的配息,就投入去買股票;公債的配息,就投入去買公債。
但,如果資產已經偏離原本配重,且新投入的資金加入後,還是偏離,那就可以將資產的配息,拿來投入配重偏低的另一項資產,回復原本配重。
2.賣掉比重偏高的資產
假如,新資金加上資產的配息,都不足夠讓資產恢復平衡,那麼,就賣掉配重過多的資產。賣掉的錢,轉去買配重偏低的資產,使整體資產恢復原本設定的配重。
3.提領
這是處於退休提領期的人,適合採行的方法。
因為退休沒收入了,沒有新的資金可投入。如果配息也不夠用,但又確實每年有提領資產的必要,則可以透過「提領(賣出變現)配重過高的資產」,達成總資產的回復平衡。
比如,已退休的陸 先生,目前60歲,已有資產600萬,計劃每年提領30萬,當成一整年的生活費,約當每月2.5萬元(2.5萬*12個月=30萬)。
經過一年的股市大漲後,股票大幅增值30%,成為390萬;債券增值2%,成為306萬,總資產成為696萬(390+306=696),股/債比成為56%/44%。
由於已退休,沒有新資金可以用來投入再平衡,(1)他可以先將配重偏高的股票,變賣30萬,提領出來當生活費,這時資產配置會變成股票360萬(390-30),債券306萬。
(2)再將配重過高的股票,變賣27萬,賣掉的錢,轉去買配重偏低的債券,使資產配置成為股票333萬(360-27=333),債券333萬(306+27=333),讓總資產回復成50%/50%。
提領與變賣資產的不同
「提領」,與上述2「賣掉偏低資產」的再平衡,不同之處在於,前者賣掉資產的目的,是變成現金,提領使用。後者的目的,是賣掉去轉買另一種資產類別。
比如,股票過重,則賣出一小塊股票,轉去買債券。或者,債券過重,就賣出一小塊債券,轉去買股票。
比如,股票過重,賣出一小塊股票,變成現金,當成將來這一年的花費來源。
(未完待續)
▲免責聲明:
作者與元大寶來投信、博客來、財信出版、寰宇出版均無任何利益往來。
作者與元大寶來投信、博客來、財信出版、寰宇出版均無任何利益往來。
▲此篇文章,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,已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。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。如因此造成投資或保險等相關損失,本格不負賠償之責任。
▲上述內容僅係個人看法,不應被視為個股或基金或ETF之招攬,亦非獲利保證。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,使用指數化投資、存股票,應自行對後續損益負責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▲上述內容僅係個人看法,不應被視為個股或基金或ETF之招攬,亦非獲利保證。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,使用指數化投資、存股票,應自行對後續損益負責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(你可能有興趣的 相關文章):
《本文對您有幫助嗎? 請幫忙1.給「讚」,2.「分享」到FB。》
(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)
《3.想看最新文章?右邊訂閱欄位輸入E-mail,就自動寄給你哦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