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就是生太少了,如果我有6個孩子,每個人每個月給我1萬元,我就有6萬元了。」
曾聽過一個長輩這樣子說。或許你也是這樣子奉養你的父母,可是,別期待你的子女也能這樣子奉養你。
不是孩子不孝順,而是他可能心有餘,而力不足。怎麼說呢?
如果你是60歲屆齡退休的人,或者早已退休者,想想看:你出社會領到的第一份全職薪水,跟你退休前最後一年的薪水,比較起來,漲了多少呢?
再想想,你子女的薪水,漲幅有跟你的一樣高嗎?
別去想養兒防老這種不合時宜的事了,兒女不要當啃老族,別來拖累你就好囉!
現在時代不同,晚輩自己都過得辛苦,我們老了,別造成子女負擔,也別讓子女成為我們的負擔,這是最好的情況。為什麼呢?
農業社會
台灣在對日抗戰勝利後,民國30(西元1940)年代,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全球各地一樣,都出現戰後嬰兒潮:沒有戰爭,大家可以安心過日子,生育下一代。
早期農村時代,多數人都生養眾多,沒有生一打(12個)也至少要有半打(6個)。因為傳統的台灣農業,全都仰賴人力跟水牛,需要很多人手幫忙種田,尤其是男丁,畢竟男生力氣比女生還大,比較能做更多粗活(重男輕女的迂腐觀念,就來自這種中國人2千多年的農業社會)。
農業時代,經濟收入都來自水稻田或者其他農作物,萬一年紀大了,沒辦法再下田工作,就只能靠別人養,沒有別的方法。
要知道,那是錢都存在床底下的年代,還沒有股票或基金(台灣股市民國52年才成立),多數人可能連銀行戶頭都沒有,不可能有理財收入這種人類登陸月球(民國58年,西元1969年)似的天方夜譚。
所以,在當時「養兒防老」很重要:多生幾個孩子,你老的時候,就多幾個人種田養你。
工商業社會
後來台灣從農業時代,轉型為工商業時代,約是民國60年代及70年代。
很多農田改為工廠,農民少了,工廠的工人、作業員變多了,這是經濟結構的改變。
當時,許多民間企業幾乎年年調漲薪水,我父母就有參與到那個時期。一年甚至調漲好幾次,視工廠的業績(及老闆良心)而定,即使一個最基層的工廠作業員,薪水也會漸漸調漲,足夠他養活自己,支撐一個家庭基本生活。
(80年次以後的年輕上班族讀到這裡,可能會覺得,這跟在台北東區見到恐龍或猛瑪象一樣不可思議吧?)
老人家沒力氣再耕田,子女雖然不再務農,改為上班,但是仍然有能力扶養年邁的長輩。
但是,那是個經常調漲薪水的年代。
如今呢?
除非你升職或跳槽,否則一直待在同一個職位,5年、8年薪水都沒漲,是很正常的事。年輕一輩薪水不漲,但是外面吃便當,每隔2個月就漲一次,光是負擔自己生活所需費用,就已經是個沉重負擔。
再加上,傳統中國人「有土斯有財」的全世界獨特觀念,90%以上的台灣民眾,都想拼命去當屋奴,把吃飯以外的幾乎所有薪水,全拿去繳房貸。真的沒有多少餘裕,可以供養父母。
養不起父母,這不是子女的錯。是那些小氣的資本家(老闆不調薪),與房地產炒房集團(建商、炒房投機客)共同造成的。
沒辦法,誰叫我們是民主國家呢?收了財團包養金政治獻金的立委,修法總是對財團有利,20幾年來,不管哪個黨在立法院都一樣。
所以,身處在這個時空背景下,你跟我退休之後,不能再有養兒防老這種想法了,那不是你我子女做得到的事,他能養活自己,不跟你伸手拿錢,你就該偷笑了。
▲免責聲明:
此篇文章,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,已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。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。如因此造成投資或保險等相關損失,本格不負賠償之責任。
▲上述內容僅係個人看法,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,亦非獲利保證。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,使用指數化投資、存股票,應自行對後續損益負責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▲上述內容僅係個人看法,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,亦非獲利保證。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,使用指數化投資、存股票,應自行對後續損益負責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《本文對您有幫助嗎? 請幫忙1.給「讚」,2.「分享」到FB。》
(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)
《3.想看最新文章嗎?右邊訂閱欄位輸入E-mail,就自動寄給你哦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