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數據更新日:2015.12.15.)
本文介紹,我個人對於終身(住院)醫療險的看法,及醫療費用自己解決的方案。
前言:憂慮的媽咪
這篇文章,要從我媽咪說起。因為一位熟識的朋友在當保險業務員,跟她講「生病住院了,有的項目健保不給付哦!」。
這段談話,讓她很緊張,擔憂如果真的住院了,怎麼辦呢?因此,她「想要」買醫療險,有事的話,保險公司會幫忙出。
相信許多人也是如此。受到保險業務員的「話術」影響,所以萌生購買醫療險的想法。
想要不等於「需要」
遇到問題,會擔心、去找解決方案,這是對的。但是,要知道:「想要」不等於「需要」。
我們往往想要的很多,但實際需要的,其實沒那麼多。
比如,氣象預報寒流即將來襲,白天低溫可能會冷到攝氏8度。正巧看到商店在促銷羽絨外套,你可能會「想要」買一件,因為明天寒流就要來了。
你將那件羽絨外套買回家後,打開衣櫥,才發現:裡面已經有另一件羽絨外套,此外還有一件羊毛大衣。
原來,自己早就有足夠的衣服禦寒。根本「不需要」再花錢去買件新的,只是看到商店促銷的時候,沒想到這一點。
在面對實體的商品時,我們常常發生上述的情形,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。其實,面對保險也是一樣。
每次消費前,自問三題
每次消費前(無論實體商品或金融商品),請先思考以下問題:
1.值不值得買?
2.不買會不會怎麼樣?(自己有能力負擔嗎?)
3.有其他解決方案嗎?
我媽咪憂慮的,健保不給付項目,金額是多少?100萬? 10萬? 還是1萬或1千?
如果是1萬元或1千元,自己出不起嗎?
皮夾打開就有;或提款卡插進去,就領得到的錢,不用花錢繳保費。
以30歲男性「現在」新投保終身醫療險,住院一天理賠1,000元為例,如下表所示(表格可點擊放大):
表一:醫療險的理賠金額分析,取材自:平民保險王-劉鳳和 著/文經社,109到123頁,2010年01月一版4刷
1.值不值得買
投資,我們會計算投資報酬率,就是投入的本金,與拿回來的本利和。
比如,投入100萬,拿回120萬。本金100萬拿回來,另外還賺了20萬(120-100=20萬),投資報酬率就是20%(20/100=20%)。
繳保險費,也應該要考慮這一點:繳出去的保費,與拿到的理賠金額,划得來嗎?
比如,傷害(意外)險,保費一年4,500元,20年總保費9萬元。因傷害事故造成等級50%的殘廢,就能一次理賠250萬元。這划得來。
保費報酬率是2,677%〔付出9萬,拿回250萬。(250萬-9萬)/9萬=2,677%〕
或者,人壽保險(死亡險),保費一年21,500元,20年總保費43萬元。身故一次理賠500萬(一輩子身故也不會有第二次了)。這也划得來。
保費報酬率是1,062%〔付出43萬,拿回500萬。(500萬-43萬)/43萬=1,062%〕
那麼,終身醫療險的預估理賠金額有多少?預估保費報酬率是多少?你繳的保費,理賠幾次能回本呢?
如果是早年(民國98年之前)買的終身醫療險,那時候的保費相對便宜,是划算的。而且到現在也快要(或者已經)繳完20年保費,這沒問題。
但如果你是「現在」才開始要投保的,那就要特別注意了。因為現在的終身醫療險,相似的理賠內容,保費比民國98年之前的,貴了3~4倍左右。
住院醫療險,理賠的項目很多,比如加護病房、燒燙傷病房、出院後療養金……等,但其實不外乎兩大類:住院,手術。
(1)住院醫療險,有「住院」才有理賠
首先,住院醫療險,是有「住院」才有理賠。一般的「門診」,感冒、皮膚過敏、眼睛發炎,這些沒有住院的醫療行為,沒有理賠。
住院醫療險,是住院一天,理賠一天的錢。比如,基本的住院醫療險,日額1,000元,那就是住一天,理賠1,000元。住2天,理賠2,000。住10天,理賠1萬元(1,000*10天=1萬),依此類推。
如上表所示,住院回本天數,一輩子合計要360天(360,000/1,000=360天)。
看看自己身邊,有多少人能夠住院住到360天的呢?就算有,也只是把所繳的保費剛好抵銷而已。
那為什麼不把錢放在口袋,自己當保險公司就好了呢?
(2)不同病症,各有住院天數限制
再者,醫院不是你想住多久就能住多久。當醫師認為你不再需要住院,可以回家療養,你就必須出院。因為有其他病患,比你更需要病床。
常見的不同病症,各有相關的住院天數限制。想藉著住院100天,賺取10萬元(1,000*100天=10萬)的住院理賠金,那不行的。尤其二代健保實施後,這類規定更加嚴格。
為什麼保險公司推銷的,第一張都是醫療保險?
很簡單,因為理賠額度有上限,就算某個病人住院4到5百天,保險公司也頂多虧十幾、二十幾萬而已。
但是,全體保戶,一年總共繳了多少保費給保險公司呢?整體而言,這種保單,是讓保險公司賠大錢,還是賺大錢呢?
答案很明顯。
(3)小手術,理賠金額很小
門診手術,是動刀之後,不必住院,就可以回家的那種。理賠金額都不大,比如,睫毛倒插、長針眼、長痔瘡,一次理賠1到2千元,或者3到4千元。
20年總繳保費36萬元,要割90次痔瘡才回本(360,000/4,000=90次),見上表。
你一生會有幾次睫毛倒插,會長幾次痔瘡呢?
(4)大手術,理賠金額稍大,但機率不高
心臟手術、腦部手術、重大器官手術,甚至器官移植,這些大手術,以上表的醫療險為例,理賠金額約5到6萬元。
其實,這類重大手術,屬於全民健保的重大傷病,健保都會理賠。病患只要部分負擔約10%就好,不必太擔心。
一樣的邏輯,20年總繳保費36萬元,要開7次心臟、腦部等重大手術,才回本(36萬/5萬=7.2次),見上表。
我們一輩子,會開幾次,這樣的重大手術呢?
仔細計算,「所繳保費」與「理賠金額」的差距,你會知道,購買這張保單,真正的贏家是誰。
2.不買會不會怎麼樣?
住院一天,理賠1千元,這個錢,你出不起嗎?
小手術,理賠1千到2千元,你皮夾拿不出來嗎?
大手術,理賠5萬到6萬,你負擔不起嗎?
一般人,不會帶著幾萬元現鈔在身上。但是你的銀行戶頭,必須要有幾十萬的儲蓄。
比如,三桶預備金的第一桶金:自己醫療保險預備金20萬。需要住院或門診手術,從裡面支出即可。
如果你連20萬的定存都沒有,請參考333理財法,好好的存錢。
保險,要保自己「現階段」付不出來的
買保險,最有「效率」的買法,應該只買「自己出不起的」。比如人壽保險、傷害險(意外險),這種遇到一次事故,就大額理賠幾百萬、上千萬的。
當你的資產「可以自行承擔」上表中的小額理賠時,是「不需要」住院醫療保險的。
3.有其他解決方案嗎?
真的要買,定期醫療險就好
或許真的有人還沒存夠錢,拿不出來足夠的醫療費。如果是這種情況,投保「定期」醫療險,也可以有住院醫療理賠,不必花大錢去投保終身醫療險。
「終身」醫療險,我個人認為是「非必要」的。至少,我自己是不會買。因為,我自己出得起(已有三桶現金預備金)。
結語:放心的媽咪
當我拿著平民保險王這本書,跟我媽咪解釋上表之後,她才恍然大悟。原本她一直擔心的,生病住院「健保不給付」項目,並不是動輒幾百萬的大錢,其實多數是她自己可以負擔的小錢。
「信仰」保險大半輩子的她(今年55歲,買保險已30年!),豁然開朗地說「照這樣說來,這種醫療險根本不用買呀!我銀行的定存100多萬,就綽綽有餘。」
「再不夠,我存的股票市值幾百萬,賣個幾張也夠了。」媽咪放心地說。(註:6張台灣50股票,市值約當30萬元,以2011年4月股價60元為準)
以上純屬個人意見,僅供參考!!
(未完待續)
▲保險膜拜者、保險唯一真神信仰者、保險業務員,請看:
1.我有意外險1,000萬保額+定期壽險1,000萬保額+汽車第三人責任險1,000萬保額,
2.請先買了比我更高的保額,
4.做到以上2+3點之後,再來跟我討論您喜歡的其他保險,好嗎? 謝謝 !
▲免責聲明:
本文只是提供各位『多一種理財的選項』,完全沒有逼各位一定要照我文章說的去理財。
選項多了一個,要選哪種理財方法?由你自己決定。
▲作者與各保險公司均無任何利益往來。
▲此篇文章,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,已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。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。如因此造成投資或保險等相關損失,本格不負賠償之責任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。
(你可能有興趣的 相關文章):
《本文對您有幫助嗎? 請幫忙1.給「讚」,2.「分享」到FB。》
(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)
《3.想看最新文章?右邊訂閱欄位輸入E-mail,就自動寄給你哦》
二代健保制度(DRGS)實施後,恐怕醫材費及雜費才是重點,你認為呢?
回覆刪除你好: 感謝回應. 確實,住院醫療險,並不是花最多醫療費的.
刪除關於您的問題,我覺得也可以同樣問問那些,現在仍以”住院醫療險”為第一優先銷售保單的保險業務員,問問他們的看法呢? ^^
你好,你的理論在現在的二代健保DRGS制度實施後,恐怕已不成立,很多新式手術都需自費,而且真正花錢的是醫材,我今年42歲,之前也都認為不需要買醫療,但現在看過一些案例後才發現,醫療是必須的。
回覆刪除1.是的,很多手術要自費,醫材也要自費. 但持平而論,還是有許多健保給付的手術與醫材. 這點您不否認吧?
刪除2.或許部分醫生會宣稱,自費的醫材比較好. 但以”是否解決問題”來思考,不見得每一項目都”需要”自費不可吧? 我就是要用健保的就好,難道不行嗎?
“需要”不等於想要.
我只”需要”吃一碗50元滷肉飯就吃飽,能解決我肚子餓的問題. 但他”想要 “吃一客2~3千元的X絲葵高級牛排,那也是能解決肚子餓的問題.
3.再者,保險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,只要自己有”錢”,不見得人人需要買那些醫療險的. 請見這篇文章:《保險-微小說》業務員、消費者問答集(一) http://selfinsurance1911financenote.blogspot.tw/2013/08/blog-post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