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介紹,老鼠會系列文章的心得總結,與暫停更新的原因說明。
會寫老鼠會的相關文章,一開始,只是想列舉幾個國內外知名案例,讓大家警惕一下就好。
但是在收集新聞、資料的過程中,發現這些老鼠會的騙子們實在太可惡了,而被騙的會員也實在太貪心了。便轉念,想「有系統地」整理老鼠會的各種案例,希望將來能減少幾個受害的家庭。
很多家庭都是因為「信任」親人、朋友,而加入老鼠會,然後一輩子打拼幾十年的積蓄都沒了。
(根據收集的案例中,許多是父母親加入老鼠會,但子女並不清楚,他們究竟是撿到一棵搖錢樹,還是成為別人的搖錢樹?)
超出原本預期的是,騙子實在太多(當然,貪心的傻子也很多),所以案例越收集越多。由於我的本業是上班族,只能利用下班回家的業餘空檔,整理資料與撰寫文章,時間非常有限。因此,需要做個取捨。
我一開始的「捨」,是捨棄吸金未滿10億的案例。我的「取」,是專注於介紹吸金10億,甚至100億以上的老鼠會。
針對吸金額度較大的案例介紹,應該比較有警世的效果。
又是需要取捨的時刻了。原因說明如下。
原因1:近兩年查獲的案件,實際吸金數字需要時間詳查
根據之前收集資料的經驗,部分老鼠會剛破獲時的吸金金額,與後來起訴,甚至法官判決的金額,會有大幅度的差距。比如,查獲時估計30億,後來深入追查後,竟然變成140億。
因此,目前只有寫到2015年被查獲的案例。
事實上,我手中已收集到十幾件2016年及2017年吸金10億以上的案例,但是暫時不寫了。我會持續關注偵辦進度的相關新聞,等未來法院判決之後,有更準確的數字,再整理發文。
原因2:老鼠會的結構、手法相同,再寫下去,新知識有限
寫這個部落格的目的,在於可以將零散的資料,整理成自己的理財資料庫,以備將來方便查詢。另一個目的,是可以讓網友瀏覽,提升理財知識或常識。
本部落格的老鼠會相關文章中,已經累積三十五個以上的國內外案例。這些案例中,除了「投資項目、內容」這個細節不斷地推陳出新之外,整體結構與手法,與100年前的龐氏騙局相比,沒什麼改變。
也就是新瓶裝舊酒,換湯不換藥。
這些共通的結構是:把「後加入者」的錢,支付給「先加入者」(當然不會讓你知道)。共通的手法是 「先繳一筆入會費」。
只有這樣,當然不夠吸引人 。
接下來,吸金誘餌有兩種:1.定期領高額年報酬。
比如,入會30萬,每月領1%,也就是3千。等於一年下來,可以領3萬6千(年化報酬12%)。
2.拉人入會,可以抽佣金。
比如,拉一個會員抽10%,以上述為例,入會30萬,你就可以抽3萬,拉的人越多,抽得越多。
這兩種誘餌,某些案例只使用其中一種,某些案例是兩者並用。
我手中已收集而未發文的案例,除了宣稱的經營、投資項目不同,年化報酬率有異之外,結構與手法都不脫離上述,再寫更多,也是了無新意。因此,決定暫時不再更新相關文章。
原因3:排擠部落格核心理念的撰寫時間
如前所述,我用三個半月的時間,累積寫了三十幾個案例,再寫下去,都可以寫一本老鼠會的專書了。
然而,本部落格成立的宗旨,是介紹「存指數(指數化投資) 」與「純保險」。這兩大理財觀念,有許多的心得與想法,還沒寫出來。
「避免被老鼠會騙錢」雖然重要,但也只是理財觀念的基本常識之一,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在這方面,會減少兩大核心觀念的文章,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。
小結
綜合上述原因,老鼠會系列文章,就到這裡暫時告一段落。「捨掉」其他案例不寫,是為了要專注於更重要的理財觀念。
接下來的文章,筆者會回歸到原本的主軸:存指數(指數化投資)與純保險,敬請期待。
(本文完)
▲免責聲明:
▲此篇文章,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,已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。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。
▲本部落格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歡迎轉載分享,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出處『效率理財王』,並附上本文網址。
相關文章:
《本文對您有幫助嗎?請幫忙1.給「讚」,2.「分享」到FB。》
(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『效率理財王』,並附上本文網址。)
《3.想看最新文章?右邊訂閱欄位輸入E-mail,會自動收到哦》